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,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,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。
医脉通整理报告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冠状动脉造影的发展史。
1929年,德国医生WemerForssmann在自己身上进行了第一次心导管检查。他通过左肘前静脉、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将导管送入右心房,并拍摄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右心导管胸片,从此揭开了干预心脏病学的序幕,并于195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。
冠状动脉造影的发展:
第一阶段: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。
采用猪尾导管,采用主动脉根造影,使左右冠状动脉同时显影;目前在特殊情况下仍应用于临床。其局限性在于造影剂不能充分填充整个冠状动脉血管树,使其清晰显影。
第二阶段: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。
改进为主动脉窦(Valsalva)内造影,分别显示左右冠状动脉;造影效果优于非选择性造影;但由于容易损伤主动脉根和瓣膜结构,临床上基本不需要。
第三阶段: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。
1959年,Sones通过肱动脉逆行将特殊尖端弧形造影导管送入主动脉根进行造影,无意中将造影剂直接注入右冠状动脉,使其清晰显影。Amplatz和Judkins分别于1966年,1967年进一步改进了导管顶部形状、弧度和导管插入技术,结合经皮股动脉穿刺技术(Seldinger法,1953年),广泛应用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。这一偶然事件开创了冠脉介入技术的新时代。
心血管介入手术过程。
1.术前准备。
选择适应证,识别高危患者;
术前常规药物治疗;
特殊病情患者的术前治疗;
心理教育,术前医嘱,家属签字,术前讨论;
准备好看电影和设备。
2.系统连接。
3.穿刺标记。
股动脉穿刺:
(1)高级结构:腹股沟韧带覆盖骨结构-髂前上棘、耻骨结节。
温馨提示
倘若您想了解更多 冠脉造影检查是怎么做的?_哈尔滨哪里看冠心疾病比较好相关信息,您可以拔打免费客服热线 : 0451-55557732 或直接与 在线客服 沟通。